"你确定没搞错人吗?"贺诚满脸疑惑地反问道。
"邓副总理刚来电找你,"对方解释道,"由于无法立即获取你的联系方式,便托我转达。请留在家中等候,接你的车将在十五分钟内到达。"
电话结束后,贺诚表现得有些紧张。没过多久,接他的车辆抵达。与邓小平会面时,两人先进行了简短的问候。随后,邓小平出示了毛主席的批示,并提到:“这次多亏了你女儿......”
是什么原因让邓小平发表这样的言论?毛泽东的批示内容究竟是什么?这一切都要从贺诚的人生经历讲起......
1901年,贺诚在四川三台县龙门垭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降生。从童年开始,他就被送进私塾接受教育,学习态度极为认真。经过不懈努力,1916年他成功获得了中学入学资格。
在求学期间,贺诚受到了多位品德高尚、思想先进人士的熏陶。加之其父贺隆旦曾参与四川保路运动及同盟会武装斗争的经历,这种双重影响塑造了贺诚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1922年,贺诚以出色表现被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录取。在求学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腐朽社会现状。受到进步思潮的感召,他积极投身于"二七"大罢工、五卅运动及"三一八"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
五卅运动结束后,贺诚积极接触进步刊物,深入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由此确立了只有共产党能够实现反帝反封建任务的信念。
1926年,贺诚受党中央派遣赴广东,开始在北伐军担任军医职务,由此开启了他毕生投身革命医疗事业的征程。
1927年末广州起义期间,贺诚在军医处主要官员被拘禁的情况下,迅速组织全体会议。他首先向与会人员分析了当前局势,在获得一致支持后,随即率领军医处全体人员投入起义行动。
贺诚携同一位勤务兵迅速抵达起义总指挥部,与聂荣臻等领导人会面。他汇报了第四军军医处决定参与起义的情况。聂荣臻等人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并指示贺诚:"请向军医处的同志们转达总指挥部的诚挚问候!"
1927年12月16日,贺诚撤离广州后,随即投身于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初,他被调往中央苏区,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军医处处长。
贺诚抵达中央苏区后,立即着手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重点研究医疗物资获取、设备配置及医护人员培养等关键问题。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期间,他不仅统筹伤病员的收治工作,还同步推进相关调查研究。
经过深入调研和审慎分析,贺诚提出总军医处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卫勤组织架构,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明确卫生工作指导方针,同时扩充医疗人员规模,并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充足供应。
在随后的会面中,贺诚得以与毛泽东同志当面交流,他详细陈述了关于提升红军医疗卫生水平的若干建议。
在讨论医疗人员匮乏问题时,贺诚提出建立培训机构的设想,毛泽东随即询问教学人员的来源问题。
被俘的白军军医继续从事医疗工作。
听到这番话,毛泽东立即提醒:"务必谨慎,不能造就白医,要着重思想教育,培养出红医人才!"
贺诚频频颔首,接着提出:"当前医药用品和医疗器械供应不足,我们考虑着手进行自主生产。"
贺诚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主席指示道:"这个想法不错,可以先进行尝试,安排供给部门调配部分战利品,优先供给伤员使用。"
一番深入交流过后,毛主席与贺诚道别。临行前,毛主席还幽默地向贺诚表示:
在医疗领域,你可是个专家啊!那块金牌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你的医学院教材里应该没教过怎么当红军的军医处长吧?刚开始不熟悉没关系,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就行。关键是要深入调研,确保每个决策和方法都切合实际。
贺诚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向毛主席请示,双方就相关事宜展开深入交流。主席常为其提供宝贵意见作为参考。基于贺诚的调研成果与主席的指导建议,《卫生防疫条例》和《卫生运动的纲要》两份重要文件得以制定完成。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贺诚随红四方面军参与会师行动,历经艰难险阻,最终于1936年10月抵达保安。
在重逢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时,贺诚难掩激动之情。他紧握主席的手,由衷地表示:"能够再次见到您,回到党中央的怀抱,我无比欣慰。总卫生部的全体同仁向您致以诚挚问候,并向党中央表达崇高敬意!"
主席满怀感慨地表示:"各位同志辛苦了!中央时刻都在期待大家的到来,朱德和伯承同志的身体状况如何?"
"我代表组织来向您做初步汇报。"贺诚频频点头应道。
完成向毛主席的汇报后,贺诚遵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指示,陪同王稼祥前往苏联进行医疗康复。在此期间,贺诚也留在当地进行深造学习。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中共中央向驻守沈阳的贺诚发出紧急电报,指示其速赴北京执行重要使命。
贺诚随即抵达北京,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详细陈述了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两位领导人听完汇报后,均表示了肯定。
周总理立即向贺诚传达中央决定:"由你负责领导中央政府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的工作。考虑到统战工作需要,中央任命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担任政府卫生部部长。她是我们党的坚定支持者,你要给予充分尊重,密切配合她的工作。"
获悉中央拟委任其负责中央及军委卫生部事务,贺诚坦言自身能力有限,恳请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考虑其他更为胜任的人选。
周总笑着回应:"难道别人就比你强?我们革命奋斗几十年才迎来这场胜利......大家都是在勉力而为,你就别推脱了。"
听到这番话,贺诚轻轻颔首,毛泽东随即下达了指令。
根据党的指导原则,在深入分析现有实践并研究当前形势后,应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政策和措施。
遵照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部署,贺诚协同相关专家深入探讨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形成了多项建设性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各军区卫生部长及军委直属卫生单位负责人时,特别强调了中西医团结的重要性。
在谈话中,毛泽东向贺诚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询问全国范围内西医和中医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贺诚透露,目前持有正规执业证书的西医师接近1.8万名,而中医从业者总数高达50万,其中绝大部分尚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
贺诚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却在特殊时期遭遇不公。1972年,他致信毛泽东表达重返岗位的强烈愿望。信中写道:"主席,此刻我的心情既沉重又激动,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1972年6月28日,贺诚寄出的信件被毛主席收到,他在信件的首页立即写下批示。
贺诚同志提交的来信已呈递中央,建议对其工作安排予以考虑。
在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相继作出指示后,贺诚的工作调动方案被迅速落实。他很快从山西调回北京,重新投入工作。
1973年,在中央领导接见总后常委扩大会议代表期间,周恩来总理注意到主席台上缺少贺诚的身影,随即大声询问:"贺诚同志到了吗?"
听到周总理的话,贺诚立即起身。总理随即指示:"既然你主动请缨,现在有个任务要交给你。去岳阳实地考察当地的'三废'处理情况。"
贺诚在会议一结束就赶往岳阳,四个月后返京向周总理作了详细汇报。他在报告中提出的多项建议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认可。
1975年,贺诚在家中赋闲已久,其女儿见状,不忍父亲如此,遂致信邓小平副总理。信中核心诉求简明扼要:为父亲贺诚谋求一份工作。
贺诚将军是贺家唯一不知情的人,这封信随即被迅速送达邓小平的办公室。
在办公场所,邓小平与贺诚进行了会面。刚一见面,邓小平便关切地询问了对方的健康状况,随后略带感慨地说:"老贺啊,我都复出工作这么久了,怎么一直没见你来找我聊聊?"
贺诚难掩内心的激动,双手微微发颤地展开文件,只见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道:
贺诚的清白已获证实,工作安排理应及时落实,让我们共同品读佳作,探讨其中深意。
贺诚注视着这份批示,眼眶不禁湿润。紧接着,邓小平与他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谈......
毛主席很快作出批示,贺诚随即被委以重任,担任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
从那以后,贺诚全身心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地完成各项任务。然而,由于健康问题,他最终不得不离职,对此他并无遗憾。
1977年,邓小平在解放军总医院养病期间,与工作人员聊天时谈及贺诚。他深情地表示:"我深知贺诚同志的为人,他是位优秀的党员,为党和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2年深秋的11月8日,北京传来噩耗,功勋卓著的贺诚将军因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91载的传奇人生。
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