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春
1963年11月25日,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了一场庄重的国葬仪式。当天,亡者的遗孀身着黑色丧服,头上披着黑色的丧纱,站在墓碑前泣不成声。她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久久跪在地上,不愿起身,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那时,另一位打扮相似的女子缓缓走来,她身后戴着黑色面纱,露出了典型的亚洲面孔。她的面容美丽,但显得有些苍白,让人惊讶的是,她竟然面带微笑。
现在,你明白我的感受了吧?
那个跪着的女士听到那些讽刺的话,猛地转过身,眼中写满了惊讶,直勾勾地盯着说话的人。
两位女士都穿着丧服,她们的丈夫去世时间只相差20天。这两位丈夫分别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中国外交官吴廷瑈。
这两位刚失去丈夫的女士,一位是美国以前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另一位是越南以前的第一夫人陈丽春。
陈丽春为什么要去参加美国总统的葬礼?她为什么会对同样失去丈夫的杰奎琳说一些不友好的话?她的丈夫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
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就得回到越南,从头讲起。
越南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与我国、老挝等国家接壤。越南这个名字是在1803年,当时的宗主国清朝嘉庆皇帝授予的。
19世纪中叶,许多西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领土扩张,大量侵占殖民地。在这股热潮中,越南不幸成为法国的侵略目标。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清朝政府派遣军队进行援救,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了,清朝不再像以前那样称霸,越南则正式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越南的法式建筑风格
1924年,陈丽春在河内出生时,越南已经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缓缓转动了近四十载。
陈丽春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曾到法国留学,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而她的母亲身份也非常尊贵,是越南末代皇帝的堂妹,同时也是越南皇室的公主。
陈丽春是家里的大女儿,从小就被一家人捧在手心里。她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宝贝,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一样。
在越南这样一个传统上认为男孩比女孩重要的国家里,她在家里的地位比稍微年轻一些的弟弟要高得多,这一点非常少见。
陈丽春最受家人宠爱,从小长相出众,既美丽又端庄。她还非常聪明,法语水平甚至超过了母语越南语,流利到令人惊叹。
受到优质教育的熏陶,陈丽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的钢琴技艺出类拔萃,芭蕾舞跳得更是美丽动人,还在越南国家大剧院成功表演了独舞,那时她还很年轻。
陈丽春
陈丽春在人前总是表现得非常文雅,像个标准的贵族小姐,但私下里,她却是个充满活力的假小子。
她性格倔强,行为张扬,对于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谁也挡不住。小时候,她的弟弟经常受到姐姐的欺负。
如果这样的女孩生长在普通家庭,恐怕早就被父母教育和处罚,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陈丽春的父母从小就接触了西方文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他们认为女儿陈丽春很大胆、奔放,充满了西方自由的精神,这正好符合他们对女儿的期望。
陈丽春
陈丽春有个非常好的家庭背景,这让她非常幸运。和很多同龄的女孩不一样,她的青春岁月过得特别轻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正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引导,她的性格中那份自由与任性的部分才得以放纵生长。长大后,这种性格就像洪水一样泛滥,不仅给她自己带来了麻烦,也给家人带来了不少困难。
陈丽春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过着安逸平静的日子。对她来说,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在一堆漂亮的衣裳中选出一件最特别的,而且这件衣服的颜色还要和当天的发带和胸针搭配得当。
她并不清楚,此时外面的越南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
1930年,一位名叫阮必成的越南人在香港九龙地区创立了越南共产党。从此,他们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抗法国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让越南得到解放和独立。
阮先生
阮必成,也就是被后人称为“越南国父”的胡志明。
1940年,日本早就想占领越南,这一年他们终于动手了,战火不断,老百姓四处逃难,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然而,这一切都与陈丽春无关;她高高在上,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穿着华丽的服装, surrounded by lively music and dancing.
在那片贫穷的角落,没人注意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他们虽然身处困境,却依然挺直腰板,坚守自尊,从不卑微讨好,一心只想为更高的权威效劳,甘愿付出自己的忠诚。
1943年,19岁的陈丽春做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她即将结婚。
在越南,19岁的少女结婚是寻常事,家人一般都很宽容。但是,陈丽春的父母在知道男方的名字后,态度突然变得非常强硬,立刻表示反对。
19岁的陈丽春要嫁给的是33岁的吴廷瑈。
陈丽春与吴廷瑈
吴廷瑈的父亲吴廷可,在越南阮朝末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官员和智囊。当法国人推翻阮朝的成泰皇帝时,吴廷可曾极力抵抗,但未能如愿,最终他决定辞官归隐。
吴廷瑈是家中的老四,从小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并在法国的一所国立文献学校毕业。之后,他开始在国立图书馆工作。
吴廷琰的哥哥曾在越南的官场上工作,后来因为反对法国的统治,他辞去了职务。现在,他正忙着建立一个组织,目的是恢复越南的大联盟。这个哥哥后来成为了南越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统。
吴廷瑈和陈丽春之间的年龄差距让家人感到不适,但家人反对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因为吴廷瑈和陈丽春的母亲之间有一段微妙的关系。
陈丽春那点娇气任性的脾气居然帮了大忙,她成功地说服了母亲,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伴侣。
陈丽春正坐在钢琴前,手指轻柔地触碰着琴键,奏出一段美妙的旋律。
通过这次经历,陈丽春认识到,只要态度坚决,方法果断,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她把这条道理当作不可动摇的真理,一直坚持到底。
陈丽春结婚后,果断地放弃了自己多年的佛教信仰,转而信仰了丈夫家的天主教,从此她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她打破了越南的传统,婚后没有保留娘家的姓,而是用丈夫的姓,成为了“瑈夫人”。婚后,她和丈夫一共有了四个孩子,家庭生活非常和谐幸福。
直到1955年10月,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标志着越南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多亏了美国肯尼迪政府的帮助,吴廷琰废黜了越南的最后一位皇帝,接着建立了越南共和国。这与1945年由胡志明创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形成了对比,后者被称为北越,而越南共和国则被称为南越。
吴廷琰
吴廷琰成为了南越的第一位总统。因为他一生没有结婚,所以在很多需要夫人参加的正式活动里,他急需找一个合适的女性来扮演“第一夫人”的角色。
陈丽春不仅长得漂亮,气质优雅,出身名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无疑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
陈丽春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成为了南越的首位夫人。与此同时,吴廷瑈也加入了南越政府,担任他哥哥总统的专属顾问。
陈丽春刚到权力中心时,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
她努力模仿西方国家的女性政治领袖,在越南大力倡导女性权益和一夫一妻制,试图塑造自己作为“现代征氏姐妹”的形象。
她不了解越南的实际情况,却强行推广女权观念,这很容易让社会感到不满。
春丽陈
陈丽春在推广女权主义时遭遇挫折,导致颜面尽失。她性格冲动又强硬,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她选择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最终,她成功说服总统颁布了《道德保护法》。
这部法律让人感到非常奇怪,不仅严格限制人们跳舞和唱歌,连离婚和使用避孕措施都需要总统的特别批准。
《道德保护法》实施后,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陈丽春的政治事业也因此受到了打击。
她推动吴廷琰实行独裁统治,不断打压国内的学生运动,对持有不同意见、反对政府的人实行严密监控。
陈丽春组建了一支女性专业部队,并亲自前往部队检查多次,还参与了实战射击。她把枪械比喻为“糟糕却不可或缺的玩物”。
春丽陈
陈丽春掌权后,难免会对亲友有所偏爱。她把自家的亲戚朋友都安排到了政府的重要职位上,结果南越这个地方几乎成了吴家一家独大的局面。
现在的陈丽春已经完全适应了第一夫人的身份,显得得心应手。
陈丽春经常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出国访问,她的东方美貌和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让她在外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南越的第一夫人穿着有民族特色的“奥黛”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连总统肯尼迪和他的夫人杰奎琳都对她赞不绝口。
总的来说,南越与美国的早期关系之所以保持得不错,吴廷琰在政府中扮演的优秀傀儡角色功不可没,但陈丽春夫人的外交努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丽春接受了媒体的访问
在美国的大佬面前,陈丽春表现得很谦卑,讨好得很厉害。但是,回到国内的同乡之中,她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
她来自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家族,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不把普通老百姓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关心和爱护他们了。在她看来,只对老百姓的信仰感兴趣,而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毫不关心。
越南国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佛教信徒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就占据了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陈丽春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
陈丽春改信天主教,但并没有深思熟虑。她可能对佛教不满,也可能为了取悦夫家和西方权贵。因此,她与全国人民在宗教信仰上产生了对立,对佛教进行了强烈的抵制。
总统吴廷琰和他的弟媳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所以南越政府制定了许多限制佛教的规定。规定佛教徒在举办公共活动前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
相反,这种情况过于偏向天主教。天主教会在拥有土地、免交税款以及优先获得援助物资方面享有特权。
在一个积怨已久的日子,民众压抑的怒火终于被点燃。1963年6月11日,一位66岁的高僧释广德,在许多信徒的见证下,选择在街头自焚,最终献出了生命。
在高僧舍身之时,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希望吴廷琰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百姓,坚持宗教平等的原则,并且不断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强大。
释广德烧了自己。
当时场面极其悲壮,让许多信徒泣不成声。这一幕被一位美国记者看到并记录了下来。自焚的照片很快传到了多家新闻机构,随后这些照片被各大报纸放在了显要位置刊登。
所有看到那张图片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即便是支持吴氏政权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看到后也深受感动,感叹道:“没有任何其他照片能像这张一样,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到如此强烈的情感!”
然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陈丽春的反应却让人感到非常惊讶。
她说:“让那些事情继续发展吧,我们应该鼓掌赞同。”她还笑话用外国汽油自焚不算爱国。
她之后对父母因这件事不得不辞去驻美大使职位表达了看法,认为他们的处理方式太过温和。
春丽陈
这么美丽的嘴说出这样的话,让人感到非常不安。
那时陈丽春已经39岁了,无论是作为家人还是作为领导人的配偶,她的行为都非常任性,做事不合常理,完全没有危机意识和同理心,甚至基本的政治素质也不具备。
如果权力落在成熟的政客手里,它就像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一旦落入了陈丽春这样愚蠢又自负的人手中,它就会变成危险的武器,不仅伤害别人,还会带来自己的后果。
得知这些的西方媒体对陈丽春以往的好感瞬间消失了,他们把她比作那外表华丽实则心怀恶意的西方神话中的恶龙。
从那以后,这个心机深沉的女人被人称为“龙夫人”。
春天的陈丽
在震惊之后,肯尼迪亲自给吴廷琰写信,强烈要求他确保自己的弟弟和弟媳远离政治的核心区域。这一举动显然是在警告他。
吴廷琰的翅膀渐渐长好了,却没听主人的话。反而在陈丽春去美国演讲时,狠狠批评肯尼迪没有义气。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找死。
那时候,吴氏政府统治下的南越在政治上的表现也还算可以,但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国家的财政状况非常紧张,连公务员的生计都无法保证,只能依靠美国的援助来维持。与此同时,走私和毒品交易非常猖獗,吴氏家族趁机偷取了大量的国际援助资金。
在某些地方,选举竟然出现了作弊现象,某个有45万选民的选区竟然收到了60万张选票。
肯尼迪政府对这个傀儡的傲慢行为和政治上的荒唐做法再也无法忍受,决定采取行动。
吴廷珪
1963年11月1日,美国默许南越军方发动政变,杨文明将军领导的南越军队发动政变,吴廷琰和吴廷瑈兄弟俩不得不从嘉龙宫仓皇逃走。
第二天,吴家兄弟被俘虏后,被关在一辆装甲车里,途中不幸遭受枪弹袭击,最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经过八年的风雨,南越的吴家政权就这样结束了。
陈丽春和她的大女儿吴廷丽水目前正在美国访问,因此她们不在越南国内,幸运地躲过了这次灾难。
1963年南越发生的政变背后有着长时间积累的复杂因素。吴廷琰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是问题的核心。全国各地民众的反抗情绪成了推动变革的主要力量。而陈丽春的一些不明智行为更是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众志成城,吴家的基业就此化为乌有。
人在经历时,常难以察觉其中的深刻;但回头一看,便忍不住感叹其妙。
美国总统肯尼迪对南越的政变持默许态度。不幸的是,在吴廷瑈去世后的20天,肯尼迪本人也遭遇了不幸,同样遭到枪击,身受重伤。
陈丽春没有辜负龙夫人的称赞,她特意前往阿灵顿公墓,向杰奎琳·肯尼迪表达了自己的安慰。然而,在别人最伤心的时候,她却再次施加了伤害。
言语何其犀利!心思何其狠毒!
第二年,陈丽春打算回乡安葬亡夫和他的哥哥,但南越的统治者却拒绝了她的请求。从那以后,她等待了47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
陈丽春在流亡期间感到最欣慰的是有女儿的陪伴,但不幸的是,1967年,她的女儿吴廷丽水在法国遭遇车祸去世,从此她便独自一人,失去了依靠。
陈丽春和她的女儿
1975年,南越地区终于获得了全面解放。紧接着,次年,南北越两国实现了合并,并正式成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经过22年的分裂,越南终于迎来了国家的统一。
1981年,陈丽春的年迈父母在美国的家中遇害,警方调查后认为她唯一的弟弟是凶手。
陈丽春愤怒地提出了抗议,认为自己成了美国错误的牺牲品。她对美国充满了恨意,可惜现在很少有人在意她的心声了。
陈丽春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一个人在欧洲生活。她常常去教堂参加礼拜,除了这些,很少出门,几乎和外面的世界断了联系。
每个安静的夜晚,陈丽春会不会依然沉浸在与弟弟一起玩耍、说笑的快乐回忆里?她会不会还常常想起1955年之前和吴廷瑈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日子?
她这辈子的快乐,可能在年轻时就已经用光了。
陈丽春
陈丽春于2011年4月24日在意大利罗马辞世,享年87岁。
那天正好是西方的复活节,但对陈丽春来说,这样的生活又何必再来一次呢?
在越南,她不太尊重自己的文化和同胞;而到了国外,她努力讨好西方的上层人士和文化,却依然被冷落了。
在充满变数的年代,那些艰难求存的女性,如果能够善待他人,也许还能找到一条生存的出路。
唉,这些道理陈丽春都没弄明白。
陈丽春
因此,她的一生会见证高楼拔地而起,目睹酒杯相碰时欢聚的场面,当然也会目睹那些辉煌的建筑最终轰然倒塌。
一台自己编自己演的悲情戏,看的人很多,却没有人为之鼓掌。
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